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的常見原理基于流動注射分析(FIA)技術,通過將樣品注入連續(xù)流動的載流中,實現樣品與試劑的混合、反應及檢測自動化,其核心原理涵蓋樣品注入、受控分散、時序控制及光學/電化學檢測,結合模塊化設計與軟件控制,可快速、精準地完成多參數分析。以下從原理基礎、儀器結構、工作流程、檢測方法、技術優(yōu)勢五個方面展開介紹:
原理基礎
流動注射分析(FlowInjectionAnalysis,FIA)由丹麥學者Ruzicka和Hansen于1975年提出,其核心是在非平衡狀態(tài)下,通過控制液流中樣品與試劑的分散和混合過程實現定量分析。該技術將樣品以“試樣塞”形式注入連續(xù)流動的載流(如試劑溶液或水)中,樣品在流動過程中與載流中的試劑混合、反應,形成可檢測的物質,最終通過檢測器測量信號變化(如吸光度、電極電位等),結合標準曲線法計算樣品濃度。
儀器結構
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通常由以下模塊組成:
輸液系統:采用蠕動泵或注射泵推動載流和試劑流動。蠕動泵通過滾輪擠壓彈性泵管產生負壓吸液,流速由泵頭轉速、泵管內徑和壓緊程度決定;注射泵則通過步進電機驅動螺旋桿,實現更穩(wěn)定的流速控制,適用于高精度需求場景。
進樣系統:使用旋轉進樣閥(如六通閥)將一定體積的樣品精確注入載流。進樣閥通過旋轉切換采樣環(huán)與載流/試劑流路的連通狀態(tài),完成樣品定量采集和注入。
反應系統:樣品與試劑在反應盤管(通常為聚四氟乙烯管)中混合并發(fā)生反應。盤管設計通過增加徑向擴散、減少軸向擴散來優(yōu)化混合效果,同時避免樣品過度分散,確保反應重現性。
檢測系統:配備光學檢測器(如分光光度計)或電化學檢測器(如離子選擇電極)。光學檢測器通過流通池測量樣品吸光度變化,電化學檢測器則通過電極電位變化實現定量分析。
控制系統:由計算機和專用軟件實現儀器自動化控制,包括流路切換、參數設置、數據采集與處理等功能。
工作流程
載流推動:蠕動泵或注射泵將載流(如水或試劑溶液)以恒定流速泵入系統。
樣品注入:進樣閥將定量樣品以“試樣塞”形式注入載流,形成樣品帶。
混合反應:樣品帶在反應盤管中與載流中的試劑混合,發(fā)生顯色反應或其他化學反應。
信號檢測:反應后的溶液流入流通池,檢測器測量吸光度、電極電位等信號變化。
數據處理:計算機根據標準曲線法計算樣品濃度,并輸出分析報告。
檢測方法
光學檢測:
吸光光度法:通過測量樣品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程度(吸光度)實現定量分析,廣泛應用于總磷、總氮、氨氮等參數檢測。
熒光法:利用樣品受激發(fā)后發(fā)射的熒光強度進行檢測,適用于痕量物質分析。
化學發(fā)光法:通過測量化學反應產生的光信號強度實現檢測,具有高靈敏度特點。
電化學檢測:
離子選擇電極法:利用電極對特定離子的選擇性響應測量電位變化,適用于氟化物等參數檢測。
伏安法:通過控制電極電位并測量電流變化實現檢測,常用于重金屬離子分析。
技術優(yōu)勢
分析速度快:每小時可分析60-120個樣品,特殊場景下(如廢水S²?檢測)可達720個樣品/小時。
精密度高:相對標準偏差(RSD)通常低于1%,重現性優(yōu)異。
試劑消耗低:每次分析僅需數十至數百微升試劑,顯著降低檢測成本。
自動化程度高:模塊化設計支持多通道獨立運行,可同步檢測總磷、總氮、氨氮、揮發(fā)酚等多項參數,符合國家標準方法。
應用廣泛:適用于水質監(jiān)測、土壤分析、食品檢測、環(huán)境應急監(jiān)測等領域,便攜式型號(如iFIA5+)可裝備于應急監(jiān)測車,滿足現場快速檢測需求。
免責聲明
-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(非化工儀器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