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 紫外線滅菌 在接種室、超凈臺上或接種箱里用紫外燈滅菌。紫外線滅菌是利用輻射因子滅菌,細菌吸收紫外線后,蛋白質(zhì)和核酸發(fā)生結構變化,引起細菌的染色體變異,造成死亡。紫外線的波長為200-300nm,其中以260nm.的殺菌能力zui強,但是由于紫外線的穿透物質(zhì)的能力很弱,所以只適于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;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過1.2m為宜。
(2) 熏蒸滅菌 用加熱焚燒、氧化等方法,使化學藥劑變?yōu)闅怏w狀態(tài)擴散到空氣中,以殺死空氣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。這種方法簡便,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間關閉緊密即可。
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很多,它們使微生物的蛋白質(zhì)變性,或競爭其酶系統(tǒng),或降低其表面張力,增加菌體細胞漿膜的通透性,使細胞破裂或溶解。一般說來,溫度越高,作用時間越長,殺菌效果越好。另外,由于消毒劑必須溶解于水才能發(fā)揮作用,所以要制成水溶狀態(tài),如高錳酸鉀。還有消毒劑的濃度一般是濃度越大,殺菌能力越強,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。
常用熏蒸劑是甲醛,熏蒸時,房間關閉緊密,按5~8ml/m3用量,將甲醛置于廣口容器中,加5g/m3高錳酸鉀氧化揮發(fā)。熏蒸時,房間可預先噴濕以加強效果。冰醋酸也可進行加熱熏蒸,但效果不如甲醛。
(3)臭氧滅菌 臭氧極不穩(wěn)定,分解時釋放出自由基態(tài)氧,自由基態(tài)氧具有強氧化能力,可以穿透細胞壁,氧化分解細菌內(nèi)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須的葡萄糖氧化酶;也可以直接與細菌、病毒發(fā)生作用,破壞其細胞器和核糖核酸,分解DNA、RNA、蛋白質(zhì)、脂質(zhì)類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,使細菌的物質(zhì)代謝生長和繁殖過程遭到破壞;還可以滲透細胞膜組織,侵入細胞膜內(nèi)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內(nèi)部的脂多糖,促進細胞的溶解死亡,并且將死亡菌體內(nèi)的遺傳基因、寄生菌種、寄生病毒粒子、噬菌體、支原體及熱原(細菌病毒代謝產(chǎn)物、內(nèi)毒素)等溶解變性滅亡。
提供商 |
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下載次數(shù) |
24次 |
資料大小 |
3.7KB | 資料類型 |
JPG 圖片 |
資料圖片 |
-- | 瀏覽次數(shù) |
993次 |
立即詢價
您提交后,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